按照《武汉体育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年”实施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学院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业务能力,不断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经学院研究,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彭小伟 袁志勇
副组长:姜 韩 朱尚锋
成 员:刘建国 王三保 千少文 陈永青 洪 庆
唐东阳 樊林华 陈 晴 李 莉
秘 书:沈 磊 嵇 恺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师德规范学习活动
学院各单位要把师德规范学习与教师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密结合,坚持每次学习活动必有师德建设内容。学习内容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三个传播”、“三个塑造”和“六要”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关指导性文件为基础,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并挖掘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注重师德师风养成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健全教师听(看)课制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听(看)课是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与师德师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各教研室要严格要求教师遵守学院相关规定,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学院将加强课堂督导,着重对教师课堂教学文件规范性进行检查,努力推进体育教育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建设工作。要求如下:
1、学院党政领导每学期听(看)课不少于4次,分管教学领导每学期不少于6次;
2、学院教学督导每月听(看)课不少于4次;
3、各教研室主任、书记每月听(看)课不少于2次;
4、各本科生专职辅导员每月须听(看)课不少于2次。
听(看)课人员应从教师课堂思政、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重点查看,并认真填写《武汉体育学院听(看)课记录本》,将突出问题向学院反馈,以便及时处理和解决。
(三)积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入职不满1年的青年教师,或教学单位认为需要配备教学导师的青年教师选配优秀教学导师,培养周期为1年。在师德师风、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科学研究和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教学导师与青年教师原则上实行双向选择,且每位导师在1个培养周期内指导1名青年教师,给予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导师人选由各教研室负责推荐,报学院审定。其培养内容主要如下:
1、帮助青年教师了解高等教育前沿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引导青年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的申报;
2、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自觉规范教学行为;
3、帮助青年教师较好地掌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对教案的规范书写和教学组织教法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其具备教学基本技能,能够胜任本科教学工作;
4、学院将在培养周期结束时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如下:
①由学院领导带领相关专家对青年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考核评分;
②青年教师须在1年内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的申报;
青年教师考核未合格者取消本年度评优评先推荐资格并将继续接受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四)开展全院师德培训活动,树立师德典型人物
学院每学期举办至少一次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各教研室进行师德培训时,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近工作、贴近教师,坚持培训考核必有师德师风内容。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并在教师群体中大力开展“四讲一树”活动,即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树立高尚师德形象。同时开展师德师风典型引领活动,大力开展师德先进评选宣传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聚集正能量。
各教研室要及时挖掘师德方面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及时总结他们崇德重表、以德化人的动人故事。学院将加大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评选表彰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集体,弘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展示学院教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努力营造学院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加速推进“中国前列、世界一流”应用研究型体育大学建设步伐贡献智慧和力量。
体育教育学院
202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