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共青团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的决定》,我院2019级体育教学专业学生平洋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平洋,男,汉族,共青团员,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2019级体育教学专业、第六团支部学生研究生。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实践中,他都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寄予青年的希望和要求,读研来连续两年参加“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国家体育总局“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等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2440小时;潜心执教,培养优秀教练员达300余名,致力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共惠及3000余名学生;高质量执裁,累计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国家、省级各类篮球赛事中执裁200余场,荣获“裁判员体育道德风尚奖”。支教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湖北日报、青学小楚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并转载百余次。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平洋说“:一个人的奋斗与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同学的鼓励,更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悉心培养。但成绩在取得时就已经属于了昨天,长路漫漫,唯有奋斗,才能出彩。在踏入社会后,我会肩负殊荣,牢记使命,继续为国家的体育事业献出力量。”
启发——以传帮带,以球逐梦
2019年9月,平洋被我校体育教学专业录取后,偶然一次在浏览校园网时,看到了我校篮球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姜韩副教授连续10余年下到空军武汉基地带队训练,为官兵倾心讲授运动方法,将专业体育送进军营的事迹,平洋被姜韩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触动 促使他在踏入武体大门那一刻,便立下了“师从姜老师”的目标。在平洋与姜韩老师的第一次面谈中,他一句“姜老师,我也要像您一样做志愿服务,我也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令姜韩老师印象深刻。据姜老师描述,当天的面谈原是几分钟的短暂交流,未曾想二人志同道合,竟交流了近一小时。自此,平洋也达成了他的目标之一,更是在其导师影响下,开启了他下队带训和执裁、执教之路。

“刚进入研一时,我对自己的研究生三年规划很迷茫,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拥军支教、国际篮联一级教练员培训、八一篮球队共建交流、贫困生资助、姚基金篮球支教、体教融合走基层支教等活动,在实践参与中不断拔高自己,我也成长了许多。”平洋说道。进入“师门”后,姜韩老师为每名学生制定了专属的发展规划。为了督促研究生练球,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姜韩老师还制定了“铁律”——每天早上6点跟随本科生出早操练技术、拉体能。在专业技能方面,他要求学生必须扎实学习每一门专业课,通过英语四六级,还要加强自身执裁和执教专业素养,严格要求学生发展自我创新、实践能力。篮球党支部建设以来,不断促进支部党建工作与“体育”育人深度融合,形成了篮球专项学生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办法,融合专业教育、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推进,不断加强篮球项目相关人才的培养,推进篮球服务标准化各项工作,承接大型篮球赛事的裁判服务工作,并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篮球实训基地、教学点。从2020与国际篮联中国区合作以来,已举办了多期国际篮联教练员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以平洋为代表的优秀教练员。连续四年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合作,针对志愿者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从少儿篮球训练赛事指导、体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等方面惠及了一批篮球专项生。“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培养综合素质、发展实践能力,指导科研工作、关注学习生活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缺点进行针对性培养,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平洋导师姜韩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平洋在谈到其导师在他成长成才中的帮助时,他生动地将二人形容为“伯乐与千里马”。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教融合走基层”支教的通知一出,平洋便失眠了。他非常想参加,内心对乡村孩子炽热的爱让他再一次想下到山区去。但研三这个关键点,毕业论文还未完成和就业压力两座大山,让平洋萌生了“退缩”的想法,纠结了一晚上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导师。在听平洋诉说顾虑后,姜韩老师只回答了他一句话,“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姜老师的开导和鼓励下,平洋也坚定了初心,踏上了去往平利县长达两月的支教路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伯乐”的敦促中,平洋不负所望,考取了篮球一级裁判员、国际篮联一级教练员资格证书,收获了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感谢信,与奥运冠军同台发言,还协助团队打造了“篮球圆梦计划——助力乡村体育”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获评湖北省四个一百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前行——用心用情,接续奋斗
平洋最想感谢的人还有他的辅导员——邵艳艳老师。“用知心姐姐来称呼邵导非常贴切,在我成长的期间,遇到过许多烦恼和艰难的抉择,她总是用最朴实地言辞为我排忧解难。在我们的眼中,她亦师亦友。”平洋说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如平洋口中所说,邵艳艳老师更像是学生的“知心姐姐”。在出征国家体育总局“体教融合走基层”支教前,平洋常倍感压力,生怕自己肩负不起这份重任。邵艳艳老师在观察到平洋的心理状态一反常态,便在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疏导。在邵艳艳老师的办公室里,不乏像平洋一样在学业、就业等方面存在“疑难杂症”的学生与她谈心交流,邵老师常以讲“小故事”入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做学生的“定心丸”。
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邵艳艳要求每一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辐射身边的青年团员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她尤为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科研创新上的开拓创新,积极发挥在不同方面走在前列的青年党员、团员带领其他团员共学共进,同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积累,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梦想,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邵艳艳老师长期扎实耕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上,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她利用“云班会、云党日活动”讲述“兴体报国”故事和大国担当,让青年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并探索出了一条培养人才成长的路径。她深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是自己的使命,必须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邵导,我们想用助学金买一些体育用品捐赠给这里的学生!”在平洋和其他队员在临近支教结束时在电话里说的消息时,邵艳艳倍感欣慰。对于始终与学生一起战斗的邵艳艳来说,“有什么能比学生在实践中思想不断拔高,把无私奉献精神贯彻到底的做法更让自己成就感爆棚呢?”她与青春同舟,为青春解惑,和青春结伴,她愿为一道光,予学生以正确引导与温暖关心,使之成为心怀梦想立足社会的有为青年。“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不仅要会写会教,还要善于研究扎根实践,更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当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这是对青年的殷切希望,更是青年实现自身成长,实现价值的必由之路。平洋同学无私奉献、坚毅的所作所为令我我引以为傲,也是值得我学习与传扬的榜样。”从邵艳艳老师口中得知,平洋在疫情期间,还主动支援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他热情饱满的干劲、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当地百姓。自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平洋也是第一时间冲到前线,加入到学校志愿服务队伍,协助医护人员为全校师生开展核酸工作。
从姚基金志愿者到体教融合走基层支教老师,体育教育学院的篮球小伙平洋由“篮球追梦人”变身为山区孩子的“圆梦师”,将“无私奉献精神”与“追求卓越精神”凝聚成一股力量,结合所学,扑下身子教孩子们学篮球、打篮球,帮助山区孩子构筑篮球梦,携领师弟师妹共同进步,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以实干践行责任担当。

坚定——以体育人,行而不辍
体育教育学院始建于1953年教育,是武汉体育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主干专业院系。多年来,体育教育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目标,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创品牌”的办院方针,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2019级体育教学专业的平洋同学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是对研究生院和体育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共同努力的肯定,是体育教育学院“德行为先,技艺为本,多能一专,开拓创新”培养特色的育人结晶,更是对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莫大的鼓舞!
在学院和导师悉心培育下,平洋同学不仅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异,对待学业他也丝毫不松懈。读研期间,在学习上,他成绩优秀,专项能力突出,提前完成毕业论文开题、送审任务;在科研创新上,他用专业理论结合实践,以实践经验融合科研创新,积极参与“挑战杯”系列竞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完善自主研发的课程体系,平洋真正做到了既能上讲台、下运动场,又能走基层,更能够发挥自我最大价值。
今年4月,在体育教育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姜韩副教授发起篮球助学筑梦成才计划,临近毕业的平洋依然积极参与其中。不仅用自己的奖助学金为2021级的篮球专项贫困生献出一份微薄之力,还定期为师弟师妹们倾心传授和培训篮球专项技术、执教能力、学习能力与社会经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看见师弟师妹们,我就会联想到刚入校时懵懂的我,在姜导的传帮带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能够做的就是传递经验,交接好这一棒,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体育教育学院党委尤其重视党建带团建,不断扩展党员干部牵手青年团员活动成果,凝聚体教学院正能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传帮带”作用,帮助团员青年更好地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注重在团员建设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平洋与其导师姜韩副教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平洋连续两年为参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志愿者开展基础篮球训练教法,队列队形等技能培训,积极帮助师弟师妹完成从学生到教练员身份的转变,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为有意愿考研的师弟师妹进行学习指导。平洋身上所展现出奉献为人的思想品德、扎实优异的学习能力、踏实勤奋的实践能力,皆走在所有同学前面,极大地鼓励了我院青年团员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德行为先,技艺为本,多能一专,开拓创新”是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在平洋身上,处处闪耀着无私奉献精神和心怀大义的博大情怀,凭着对篮球专业的一片热爱,奏响了一名新时期青年团员平凡的时代乐章!

龙文雨是平洋的同门,也是他的铁哥们。在采访中,他这样评价平洋:“‘平洋是一个做事认真、待人和善、富有爱心、责任心强的人。在学习上,积极进取,文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同学们有困难时,总是第一个为别人排忧解难;平时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组织能力强,为乡村体育振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身边的好哥们能够入选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我认为实至名归!这是他多年的奋斗获得的嘉奖!他在我们同学当中起到了榜样作用,我们每一名武体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向他靠近,不断提升自我!”
平洋用三年的努力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写下生动的注脚,为自己的研究生涯划下了完满的句号。在他身上,也集中展示了武体青年向上向善的良好风貌。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在这里,祝愿即将毕业的平洋同学再创佳绩,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体教学子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奋斗的力量!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希望平洋同学始终牢记“公勇诚毅,学思辨行”的校训,继续上层次,更高峰,带动广大青年团员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发扬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以优异青春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我们再来听一听学院领导对平洋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采访吧!
袁志勇书记:
平洋同学在我印象中很是深刻,因为在团学组织等各项活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处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学院十分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培养,特别是在培养大学生勤奋实干,勇于担当方面上,平洋同学能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一系列实践活动,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党委一直要求广大团员以党员为标杆,特别是优秀团员在成为党员之前必须要参加党团课学习,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也要求我们的广大团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磨练和提高自己,团员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以党员为标杆,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来严格要求自己。
魏旭波院长:
我们体育教育学院19级学生平洋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对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莫大的鼓舞,也是全校的光荣,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平洋进校以来,在我们研究生院和体教学院共同培养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结合自己的篮球专项,学习研究探索,取得了许多成绩,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实践经历。
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平洋都发挥出自身优势,得到了外界高度评价。平洋的事迹在各大媒体得到宣传和报道,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我院针对研究生的培养从来都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所以以平洋学生为代表的这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是我们学院和我们研究生教育共同努力发展的结果。其中育人工作结合专项的培养是既有理论和实践,又有情怀和政治教育,因此我院品牌的特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近几年来学校在学生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在社会实践品牌建设方面,分别拿到了国家级项目和省级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最后祝愿平洋同学对于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继续砥砺前行,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要继续保持这样的优秀,用武汉体育学院“公勇诚毅,学思辨行”的理念,继续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迪副书记:
祝贺平洋同学本次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对于学校和学院来说这是一份荣誉。就平洋本身来讲。在2021年9月,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由统一教育管理下放到二级学院,我们创新性地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采取一纵三横的管理模式,即把党支部建在专项上,把团支部建立在年级上,以党建带动团建,以党员带动广大青年团员来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教研室的党支部有效地根据自己的专业来引领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在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团委包括院学生会等在培养的过程中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从大一到研三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计划,平洋就是一个以党建带团建,以支部带整体的鲜活实例。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筑牢学生思政教育主阵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忠诚誓言。最后,希望体育教育学院广大青年学子,以平洋为榜样,不忘初心、奋发图强、传承光荣,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