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体育教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简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01 08:27:39 点击数:


 

体育理论教研室是武汉体育学院建校以后最早设立的专业理论教研室之一,在我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国一些知名体育学者,如顾惜年、罗贵民、邱宜君、刘绍君、彭杰、孙汉超、叶国雄、姚家新唐宏贵等都曾在体育理论教研室担任过教学、科研工作。

体育理论教研室现有共有教师14人,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4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12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1“湖北名师”1“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者”楚天学子1人。2018-2023年期间,教研室教师共获8项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2021202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2020202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2019202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2022)等。

体育理论教研室主要承担本科生的《教育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微格教学》、《围棋》等课程,以及研究生的《教育学》、《体育科研方法》、《专业方向课》等课程。体育理论教研室每年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近5人,硕士研究生近402022年体育理论教研室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一、课程建设

继《学校体育学》被评为“湖北省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育学》获批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专业教材与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牵头单位的课程建设基础上2018-2023年期间,体育理论教研室负责建设《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和《围棋与文化》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体育教育)建设点及师范专业认证开展下体育理论教研室积极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形成了“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即宏观知识层面的《体育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中观知识层面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微观知识层面的《体育微格教学》《围棋与文化》。围绕上述课程,主要立足下列工作:

1) 教学内容持续更新,教学资源不断优化

充分利用武汉体育学院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体育学院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在课程建设中对其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不断加以整合与丰富一方面,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及其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精选与整合,打破传统教材的内容壁垒有效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衔接,平面化的“章节式”向立体化的“模块式”转变。另一方面,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吸收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注重学以致用,将“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战略要求与时代需求融入至课堂

2) 加强教学手段创新突出课程思政成效

首先,通过采用“一平三端”智慧课堂教学平台,推进课程建设的信息化能力,有效提升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金课”、积极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同时也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进一步落实OBE理念,成就智慧教学。其次,在专业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积极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各教师对自己承担的课程进行思政挖掘与内容重塑,紧紧把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核心在思政、关键在教师、方法在融入的要求。例如《学校体育学》课程紧扣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紧跟新课标的修订内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强调培养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情怀等。不同课程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课程之“水”,润物无声、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之“责”,将教师之“义”贯穿于每一堂课,形成“教师课程—学生”相互协同发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3)提高教学评价手段,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课程内容“模块”讲授,采取多样化评价手段,实现多元化评价目标,突破“唯试卷”、“唯分数”唯考勤的评价手段与标准通过把握时事热点、结合国家政策进行课堂辩论、课后调研、现场教学技能展示等不同考查方式遵循“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课中评价”与“课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学习态度、知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完善团队年龄结构

不断深化课程团队成员对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学实践的学习与体验,完善团队成员中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教育技术人员的结构与比例,保持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制度,就课程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既鼓励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所长,也要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

二、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理论教研室师资情况

序号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毕业院校

担任课程

1

 

61

博研

教授 博导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

2

欧阳柳青

59

博研

教授 硕导

武汉理工大学

体育概论、体育科研方法

3

 

56

博研

教授 博导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科研方法

4

翟华楠

53

博研

副教授 硕导

沈阳体育学院

学校体育学

5

 

52

硕研

副教授 硕导

武汉体育学院

围棋

6

汪宇峰

52

博研

副教授 硕导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

7

郭玲玲

48

博研

副教授 硕导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概论

8

周细琴

48

博研

副教授 硕导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概论

9

汪明春

46

博士在读

副教授 硕导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体育微格教学

10

彭小伟

46

博研

教授 博导

北京师范大学

学校体育学

11

但艳芳

43

博研

副教授 硕导

武汉体育学院

教育学、体育微格教学

12

赵富学

42

博研

教授 博导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13

 

42

博研

教授 博导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

14

 

33

博研

副教授 硕导

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关系到教研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体育理论教研室在教师培养工作上努力做到培养对象明确,培养计划详细,培养措施具体可行,培养效果显著。体育理论教研室教师总体上看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特征, 14名教师中,12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名教师博士在读,6名教授,8名副教授,教学科研能力较为突出,经验丰富。

教研室对于教师发展规划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力求总体保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科研需要,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各位教师选定各自的课程建设与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形成“优势显著、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百花齐放”的教师队伍建设格局

在具体落实上,其一,突出课程建设主讲教师负责制,在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运行保障、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落实主体责任,教研室则为各位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议,课程建设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其二,结合教师科研主攻方向,在对外交流、学术会议代表选派、承接学院委托任务方面优先考虑。其三、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环境与基础培训、教学规则的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法技巧、教学规律的学习研讨、示范性教学课、科研指导、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帮助其尽快提升业务能力。

5年来体育理论教研室教师无论是授课质量,还是科研成果方面都获得了优异成绩。赵富学教授分别在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推进研究》、2020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得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迄今湖北省体育学界唯一)、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黄莉教授分别在202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体育精神谱系构建研究》、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体育精神在中国女排的代际传承研究》。彭小伟教授分别在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普及的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与调控优化》、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体教融合视域下“一校一 (多)品”学校体育模式问题研究》等同时,李莉副教授荣获湖北省高校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翟华楠副教授获得“师德模范”奖励; 翟华楠副教授、郭玲玲副教授受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讲师但艳芳副教授受聘湖北省传统项目学校教师培训讲师、全国青少年体育活动评估专家汪明春副教授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等。

三、教学管理

(一)文件档案管理

教研室严格落实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建立教研室和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学期结束时进行教学工作总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总结和评价形成书面材料。教师的教案、教研室的教学文件和有关材料,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整理并归档。教研室根据教师的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对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质量监控

1、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督促和指导教师自觉遵守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武汉体育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细则》,形成良好师德师风,不发生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教研室要严格教学管理,切实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落实备课、授课、课程设计、实验实习、考试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教学环节各项任务,运行有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学习成效。同时,做好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工作,逐步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课程体系符合专业发展要求,有规范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制度。

教学纪律方面,教研室通过各种机制规范教师,三年以来,无任何教学事故以及成绩错漏报情况。教学工作例会每月坚持2-3次,因教研室教学工作任务量大,担任诸多理论课教学的繁重任务,人数不多。所以,一般情况下把党务会议政治学习与教学研究合二为一,力求用集中时间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研室领导坚持听课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每月不少于2次。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及时指导。教师定位表上报及时准确,没有什么差错。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且爱岗敬业,严格按要求执行教学纪律,无教学事故出现。教研室业务学习按要求进行,每月2-3次。教师严格按要求请假和办理有关调停课手续,因为教研室教师学术活动较多,有事必须按要求办理手续。

2、教学检查

教研室长期组织教师看课、听课,多次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公开课讲评活动,并围绕不同主题组织专题教研活动。

1)看听课

在看听课方面,教研室领导一贯坚持听课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每月不少于2次。同时教研室也积极组织教师互相看听课,一方面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看听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对青年教师给予及时指导,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组织年轻教师看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也给老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2)公开课

公开课作为一种示范课,充分和集中地展示执教者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的追求,供观摩者评议、学习乃至在某种特定含义上的效仿,公开课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因此教研室比较重视公开课的组织和观摩。并借组织教学公开课契机,教研室全体教师和体育教育学院的专家都亲临课堂进行评课和指导,促进授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教研活动

围绕教学进行的研讨活动有助于教研室教师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教研室也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教研室一方面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研讨,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做法,积极促进教研室教师进行对外教研活动,成效显著。

四、教学科研成果

体育理论教研室的教科研团队主要依托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群、武汉体育学院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体育学院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见《近年来体育理论教研室研究成果统计》)。

五、人才培养质量

近五年来,体育理论教研室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00余名,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领域输送一批了体育高级专门人才,在教育教学、大众健身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围棋是教研室的传统项目,近年来先后获得27届“应氏杯”中国大学生围棋锦标赛男子团体组冠军,第5届世界学生围棋双人赛季军,第21届世界大学生围棋王座战女子冠军等优异成绩继续保持在我省高校围棋的领先地位。

 

 

 

 

撰稿、审稿:吕钶

202354


近年来体育理论教研室研究成果统计

科研项目

湖北省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使用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3

郭玲玲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导性项目

基于学科能力评价视角的体育高考考试标准研究

2013

彭小伟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中西体育精神文化的比较研究

2013

  

国家体育总局文化体育中心项目

中层理论视域下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2014

彭小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湖北省高校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的政策保障研究

2014

 

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

科技资源向体育企业流动的政策障碍研究

2014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一般项目

体育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研究

2014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

体育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201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湖北省体育高考考试标准研制  

2014

彭小伟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湖北中小学“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的成果推广研究

2014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规划一般项目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体育社会组织角色定位及作用机理研究

2015

但艳芳

湖北省科技厅青年项目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学校体育风险防范体系研究

201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状况与评价指标研究

2015

汪明春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保障制度研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2015

 

湖北省体育局体育社科项目(横向项目)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我国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

2016

 蔚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推进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转型建设联动研究

2016

彭小伟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湖北省足球运动文化的历史地位、现代开发与传播研究

2017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湖北省学校军训活动的历史地位、区域特色与传播研究

2018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走向强国:建国70周年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2019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经验·建构·实践:政府购买体育教育服务评估系统研究

2020

赵富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0

赵富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体教融合视域下“一校一(多)品”学校体育模式问题研究

2021

彭小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美、澳三国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培育的比较研究

202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推进研究

2021

赵富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体育课程改革的参照系研究

2021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中华体育精神在中国女排的代际传承研究

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程式创新与协同推进研究

2022

赵富学

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华体育精神谱系构建研究

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科研论文:

基于社会行动理论的全民健身运动行动偏差研究

2013

郭玲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市亚体育人口社会分层特征研究

2013

翟华楠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绿色体育的本质、特点及未来构想

2013

但艳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三大形态的认知隔膜与协同发展研究

2014

陈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理性主义与青年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2014

陈晴

教育评论

体育学科能力测评的设计原理与内容框架

2015

彭小伟

体育学刊

“高考体育”的动因、困境与出路

2015

彭小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陶行知“真人”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育人价值

2015

陈晴

教学与管理

社区治理视阈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研究

2015

郭玲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院校大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价值取向研究

2015

翟华楠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专项体育课”的发展过程与学理依据

2016

彭小伟

体育学刊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构想阐释

2016

彭小伟

体育文化导刊

学校体育中层理论研究:从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的贯通

2016

彭小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质教育流派审思——基于中层理论视角的分析

2016

彭小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我国学校军训的百年回眸与体育效能

2016

陈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幼学操身》的内涵解读与当代启示

2016

陈晴

体育文化导刊

国家体育利益拓展与发展趋势研究

2016

黄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之困与解困之思:绿色体育的系统考察

2016

但艳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软实力的概念、实力要素与核心探究

2017

黄莉

体育文化导刊

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基于九所院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2017

教育学术月刊

体育强国的理论框架与顶层设计——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国家大战略思考体育发展战略

2018

黄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双导师”视角下的成人教育硕士培养策略

2018

陈蔚

中国成人教育

60m与60m栏优秀运动员起跑反应时与运动成绩的时序特征

2018

翟华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中国足球运动百余年梳理与当代反思

2018

陈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

2018

赵富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018

赵富学

体育学刊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及结构要素研究

2018

赵富学

体育学刊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研修程序设计

2018

赵富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论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

2018

赵富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

2018

周细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我国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地方实践与创新

2019

郭玲玲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夏奥会中国与主要对手国竞技体育国际影响力的评价研究

2019

黄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异同分析与经验借鉴:北京2022冬奥会凝思

2019

黄莉

体育学研究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问题及其破解之道

2019

赵富学

体育学刊

美国“学校健康与体育教育联盟”组织的特征及启示

2019

赵富学

体育学研究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调配研究及启示

2019

赵富学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论学校体育伦理品性的失衡与复归

2019

赵富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特质

2019

赵富学

体育科学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现状检视及机制设计

2019

赵富学

体育学刊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生成维度

2019

赵富学

体育文化导刊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及价值引领

2019

赵富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基于信息集成服务的少数民族体育非遗资源档案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

2019

赵富学

贵州民族研究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2019

赵富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学术期刊新媒体传播力评价体系研究——以体育学核心期刊为例

2019

陈蔚

科技与出版

基于层次全息模型的中小学体育运动会风险评估研究

2019

陈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学校体育中层理论研究的典范——运动文化论理论建构的启示

2020

彭小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基于改进风险矩阵法的学校体育竞赛风险评估研究

2020

陈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复合式训练影响青少年下肢爆发力的meta分析

2020

翟华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的脉络考察、要义释论与特征省思——兼论西方教育名著中体育教育思想谱系的生成

2020

赵富学

体育科学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特征、培育机理及促进向度

2020

赵富学

体育学刊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研究

2020

赵富学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释析及践行诉求

2020

赵富学

体育学研究

康熙时期武举科考制度的四次改革及其历史影响

2020

赵富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中国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2020

赵富学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德国课程改革进程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及启示

2020

赵富学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论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2020

赵富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

2020

赵富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抗击疫情背景下体育教师健康教学素养的失衡特征因析及复位思考

2020

赵富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身体素养导向的美国“综合学校体力活动计划”:目标指向、内容组构及运行启示

2020

赵富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疫情之下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省思

2020

吕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

2021

黄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澳大利亚青少年身体素养促进的问题聚焦与治理实践研究

2021

赵富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中国共产党体育强国建设的百年探索

2021

赵富学

体育科学

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历史递进、现实逻辑与发展愿景

2021

赵富学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1

赵富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事业的品性释读、经验解析与路向考察

2021

赵富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

2021

赵富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

2021

赵富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命题性引领与绩效性支持:瑞典“未来体育教师”双元知识能力培育结构研究

2021

赵富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1

赵富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援助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1

赵富学

体育文化导刊

从冲突到消解:体育课程改革参照的价值考论

2021

吕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师资协同培养的理念、机制与路径研究

2022

但艳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体教融合视域下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经验与启示

2022

彭小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中华体育精神的弥足珍贵与独特优势探究

2022

黄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拓展及路向探索

2022

赵富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素材的组构程式促进典型课例生成研究

2022

赵富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维向度转换与推进理路生成

2022

赵富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素材向优质案例转化研究

2022

赵富学

体育学研究

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文化内蕴与支持理路

2022

赵富学

体育文化导刊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区域性协作机制研究

2022

赵富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的方法创新与路径推展研究

2022

赵富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归集、问题聚焦及未来走势

2022

赵富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

2022

赵富学

体育科学

《澳大利亚身体素养框架》释析及对提升中国青少年身体素养的启示

2022

赵富学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要义指向、释析理路与推进方略

2022

赵富学

中国体育科技

我国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优势、实践困局与优化路径

2022

吕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模式·机制·路径:体育课程改革参照的实践探索

2022

吕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治理的实践逻辑与因应策略

2022

吕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点架构与路径铺展

2023

赵富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教材、专著

体育生态论纲

2011

谢雪峰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中国体育发展与法制化建设

2011

陈晴

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文化概论

2013

黄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教学法:原理与应用

2016

彭小伟

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师教育综合素质教程

2016

汪明春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大学体育

2017

彭小伟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足球运动百余年发展史

2017

陈晴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学校军训百余年发展史

2018

陈晴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卓越体育教师教学研修的理论与实践

2021

赵富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教育学

2022

陈晴,汪宇峰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系列教材——围棋

2022

李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2022

赵富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华体育精神与体育强国梦

2021

黄莉

北京出版社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网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