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研室的前身为球类教研室,他是一个包括篮、排、足、乒、手、垒、棒等综合性球类运动项目的教研室。1980年根据发展的需要将球类教研室一分为四,分别成立了篮、排、足、乒乓球等四个教研室。回顾篮球教研室从创建时期到教研室建立与发展,弹指一瞬间六十五年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是短暂的,但它却走过了从创建、初具规模、“文革动乱”、整顿改革、发展、开拓进取与发奋图强七个时期。
一、创建时期(1953——1957年)
原球类教研室是随着中南体育学院的创建而成立的。有杨雅各、黎德仁、罗云韶、阳佩璋、黄玉华、吴天霖六位教师,其中杨雅各、黎德仁是负责人。学院创办时只有两年制专科、三年制中专,三个月半年短训班,因此教学任务繁重,六位教师分别担任了篮、排、足、乒乓球、网球、垒棒球的教学任务。
由于院系调整,1955年秋中南体育学院由南昌迁到武昌与华中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学制有三年制体育系本科、两年制专科和三年制中专。增加了陈士忽、黄三元、陈和英以及从北京体育学院分配到我室的曹惠霖、陈鹏、曹宝玲等教师。
1956年秋,教师队伍有较大的扩充,从本院三年制本科、两年制专科毕业生中留校任教的有文福祥、黄满栈、袁文学、莫泽藩和赵克勇五位以及从北京体育学院分配到我室的蒋昌麟、周乐世、祁明远和马达等老师。
从1956年下半年开始,我院开始招收体育系四年制本科生,四年制本科成为我院的主要学制。
二、初具规模时期(1957——1966年)
1957年秋,由于我室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为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开始实行专项教学。球类教研室分设篮、排、足三大球教学小组,乒乓球、垒棒球、羽毛球、网球、手球等作为介绍性项目。教师上课时基本上是一主一副(即一大球赛兼一小于,或篮球兼教排球或手球)为主。1957年秋,李铺芳毕业留校任教。
1958年湖北省体委为了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委托我院承办一些集训队,我室派黎德仁、简元和(队员兼教练)、黄三元担任男、女队手球教练;陈鹏、曹惠霖担任棒球、垒球队的教练。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四个队均取得了参加1959年进军北京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决赛,在决赛中男子手球队获亚军,女子手球获第四名,男子棒球队、女子垒球队分别取得了前8名的成绩。
由于我室师资力量增强,为了培养体育系本科生的“一专多能”,从本科三年级起开始了专修教学。
1959年秋黄满栈、陈和英、范功慎、周学倚、祁明远、莫泽藩、马达七位老师从上海体育学院篮球、排球研究生班毕业回我室工作,并增加了姜元璋、杨承毅两位老师。根据专业发展需要,1960年我院成立了田径、球类、体操、水重等四个系球类教研室归类系领导。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结合体育学院的情况拟订了各球类项目的教学大纲。1960年以前我们没有统一规定的《篮球教材》,基本上采用苏联节特林等的《篮球》,1961年后采用了我国自己出版的《球类运动》的《篮球教材》。
由于教学训练任务的增加,在六十年代球类教研室从本科毕业生中先后选留了钟添发、柯景礼、陈有恒、叶琼英、徐维强、蔡梅清、杨鹏飞和北京体育学院分来的王世瑷等一批青年教师充实篮球教学组的力量。
1963年起为了提高教练员的理论水平,我院的学制除本科、专科、五专外、又增加了三年制中专和一年制的全国教练员训练班,篮球由阳佩璋、文福祥、黄满栈和范功慎四位老师任教。到1965年,篮球教学组人数为15人,其中教授一人,讲师四人,助教10人(见表一、表二)。
三、“文革”动乱时期(1966——1976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十年浩劫,教育界是“重灾区”。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教师横遭迫害,知识分子被斥为“臭老九”,教师钻研业务被斥为走“白专”道路,正常的教学、训练、竞赛被迫停止了,科研活动也无法开展。
尽管十年浩劫给教师身心两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知识分子报国之志仍存,育人这心弥坚。1972年春,我院恢复了停止5年的招生,我室担负起教学和训练工作。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新的动态和信息,我室派篮球教师参观美国男、女篮球和南斯拉夫国家篮球队来华的访问比赛,参观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篮球比赛。同年底派篮球教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在完成体育系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了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从1972年起,我室篮球教师还担任运动系的教练工作和全国青少年业余体校篮球教练员训练班的教学工作。1975年我院运动系篮球队为我省和大军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贾滔、张远发获得运动健将称号,褚翔、陈国慰、许昌华、陈伟、毛晓群、汪淑文、黄小萍、梁建迎、柴雪等留我室任篮球教师。
四、整顿改革时期(1976——1983年)
1975-1977年连续三年的暑假、学院组织了支边小分队赴甘肃嘉裕关地区、定西地区、武威地区举办师资培训班,前后三次的支边队长由我室的钟添发、黄满栈、褚翔担任,梁建迎、王守恒、王培勇、洪伟、许昌华等都是支边小分队成员。77—78年从体育系选留周贤江、裴跃宇、徐春林、王守恒、洪伟留我室任教。
1977年恢复了体育系本科的招生,同时也招收了运动系篮球、足球、排球的本科生。女篮在1979年和1983年连续获得全国体育学院比赛的冠军。
1979年,篮球教学第一次招收篮球研究生5名,导师黄满栈、文福祥和阳佩璋,叶国雄、陈祥凯、王贺立、周贤江四人在北京体院通过了硕士学位。
1980年球类教研室撤消,分别建立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四个教研室。1981年我室授人民体育出版社委托撰写《中国篮球大辞典》的任务,主编钟添发、副主编谢琼桓、文福祥、黄满栈、陈祥凯、叶国雄。我室参加编写的教师有黄三元、王世瑷、褚翔、周贤江、王守恒、陈国慰。1982年我室第二次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篮球研究生4名,导师钟添发、黄三元、文福祥(见表三、表四)。王永泰、张家贝、陆风林、张士林在北体通过硕士学位。在八十年代,王贺立、张勤、肖信武、徐跃捷、吕钢先后留室任教。
五、快速发展时期(1983——1999年)
1983-1999年是我室发展较快的时期,在加强教研室建设的同时狠抓了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教研室学术研究蔚然成风,学术带头人著书立说,师资梯队的建设较好,老教师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补充的这批青年教师成为我室的中坚力量,在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他们的力量。
我室在狠抓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比较注重抓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培养,在培养方法,研究生的篮球教学大纲,专业理论教材内容的补充,导师的研究方向对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设计、研究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形成了理论体系。我室在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上,经过了几年的努力,1986年继北京体育学院之后,我院的篮球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年底由我院发起并得到各兄弟院校篮球界同行的支持,在我院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培养篮球研究生会议,成立了中国培养篮球研究生学会,钟添发教授任理事长。会议期间着重研讨了如何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教学大纲、培养方法、教材等进行了研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我国今后如何培养硕士篮球研究生的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培养高层次人才上,1988年我室钟添发教授与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王培勇获博士学位于1992年回我室任教。以常庆为组长的本室计算机临场统计组,先后为全运会、亚运会等大型比赛提供临场统计资料、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国家体委的好评。
1989年,我室从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战略,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从对外开放国际交往的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并根据我室师资队伍力量、科研水平、多年来培养研究生成就、基础条件和本专业学科的社会影响,我院体育教学理论与分法(篮球)学科向国家体委呈报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申请报告。1991年5月我院篮球专业被国家体委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委管重点学科(见表四)。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室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三个面向办学,加强横向联系。我室的青年教师陈国慰、王贺立、周贤江、褚翔、徐跃杰和张勤等为二汽、岳阳化工厂、荆门炼油厂、平顶山矿务局、襄樊粮食局、鄂城钢铁厂、深圳市体委荆襄磷矿等单位培养优秀运动队伍和体育骨干。在代表他们和代表我院参加全国、省级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他们和我院争了光(见表五),为学院的横向联系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科研工作方面,我室教师的治学态度严谨、求实,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以科研为先导,力求做到教学、训练和科研三结合。学术梯队带头人不光自己把握研究方向,还带领全体老师从事科研工作,学科的建设,著书立说,教材编写及新科技的研究等方面硕果累累。除撰写《中国篮球大辞典》外,我室教师参加了《中国篮球运动史》的编著和全国体育学院《篮球》教材的编写;我院还与成都体院联合编写《运动系专修篮球教材》,篮球研究生《篮球教学参考书》;为中国篮协研制了临场比赛技术统计和裁判记录电子设备(亚运会篮球竞赛指定);为运动员运动测试研制了心率遥测议和综合测试仪;我室教师研制的篮球战术教学录相系列片;1992年参加全国体院教学科研论文报告会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六、开拓进取时期(1999——2013年)
1999年——2013年是篮球教研室开拓创新的时期。篮球教研室在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学术等领域都得到了稳步的提高,学科改革方面不断深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从北京体育大学引进了单曙光、柳建庆、舒刚民三位博士,同时从青年教师中培养了千少文、贾丽娟、徐伟宏等博士,致使篮球教研室达到博士学历教师8人,成为全院术科教研室中学历层次最高的教研室。
1999年和2000年,教研室成功地取得了学院的计划和近百万元的投入,对篮球设备进行改造,包括对所有篮架实行规范化更新,翻修综合馆与风雨篮球场,购入新篮球500个等,为每个老师配备一个CBA战术沙盘。2003年,室外场地已改建为塑胶场地,另建综合力量练习棚500平米。环境的改善和篮球设备的齐全为教师的教研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推动了篮球教研室整体实力与学科水平的进步。
1999年获湖北省优质课程, 2003年,篮球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成为武汉体育学院第一个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我校精品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科,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篮球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2005年,篮球教研室组织了全国首届“中国篮球运动发展论坛”,聘请国内著名专家、教练来论坛演讲,受到体育总局篮管中心、教育部科教文艺体司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在全国引起很大,并出版了《论坛》专辑。2006年,篮球课程教学为适应各层次教育发展需要,使用了自编教材《篮球实用教程》,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课程体系。2007年,篮球教研室先后举办承办了“第九届中国篮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和“湖北省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等活动,不但扩大了篮球教研室的影响力而且提高了学科学术在全国的地位。通过多年的积累,篮球专项成绩取得了突破的进展,2008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体院篮球锦标赛中,女篮获得冠军,男篮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2012年武汉体院举办的锦标赛上,武汉体院学院男子篮球第一次获得体院杯的冠军,同时,女子篮球蝉联桂冠,同时也是第五次获得该项目的冠军,进一步扩大了篮球课程在全国的声誉。
教研室一贯注重科学研究,2010-2011年,本教研室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和4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在其他刊物发表论文66篇,被EI和ISTP等检索机构检索论文14篇,14人次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完成3项国家级项目的结题,6项省部级课题结题,5项厅级和校级项目结题;另有1项省级项目和4项厅级、校级项目立项。科研成绩较为突出。
七、发奋图强时期(2013-——2018年)
在教研室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篮球教研室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获得学院所颁发的“先进党支部” 、“优秀教研室” 、“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3年开始,我室在2014年和武汉体育学院附属体育运动学校联合成立了篮球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并在湖北省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励志为祖国培养新一代的篮球人才。
2017年单曙光教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犹他大学学习,姜韩、殷乐教师参与全国篮球教练员高级班和继续培养班培训工作。次年,年殷乐教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犹他大学学习。
2017年度学生中有20人通过篮球一级裁判员等级、100余人通过篮球二级裁判员等级、14人通过篮球二级运动员等级。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男子篮球附加赛,承担了湖北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运会三人篮球赛比赛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武汉体育学院男子公开组铜牌、武汉体育体育学院女子公开组第六名、武汉体育学院男子青年组出线(第十五名)。举办了中国篮协2017 全国篮球队伍数据分析师培训班,承接了湖北省2017年中级篮球教练员培训班。在2017年度李玉玺担任男篮主教练参加湖北省cuba篮球比赛大比分获得高水平男篮体育专业组冠军。在2016-2017大学斯篮搏锦标赛全国总决赛斯篮搏院代表队勇夺全国总冠军。
八、篮球发展新时期(2019-——至今)
在新时期,篮球教研室新一代领导班子领导下,在既往前辈成果基础上教研室继续努力奋进取得了累累硕果。
2019年,教研室在本科、研究生学生培养教学与支教等诸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成绩。6月,对校本部、藏龙岛及武当山校区申请篮球裁判员等级的学生进行了培训、考试,其中,80名同学通过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员考试,17名同学通过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考试,获得相应证书。在暑假期间教研室的两名党员克服困难参加姚基金篮球支教活动,并培养了全国支教之星。课程建设方面,教研室申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青少年篮球训练指导》获批,并对《篮球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了新的完善补充,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运动表现分析》选修课程。在竞赛方面,我院校男子篮球队获得全国体育院校男子篮球赛冠军,3-3男子专业组冠军。
2020年教研室及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抗疫工作、防汛工作。姜韩、单卫国、柳建庆三位同志捐献了抗疫、扶贫物资,陆广、姜韩、李玉玺、王毅飞4名党员参加了长江大堤防汛工作。在疫情封控管理模式下,教研室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本科生、研究生招生与毕业工作。
2021年教研室选送李嘉蓉同志赴台湾学习进修;单曙光、殷乐两位同志参加了国际篮联1级讲师培训学习;陆广、殷乐两位同志参加了2021年中国篮球公开赛大区赛、大学生联赛等比赛执裁工作。男子篮球获得2021年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获得亚军,新浪3X3黄金联赛湖北赛区亚军。
最近三年,在疫情防控压力之下,篮球教研室在校党委统一领导部署下,顺利完成了本科、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线上研究生复试及线上论文答辩工作,使得疫情对正常教学秩序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2022年,教研室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又取得了丰硕成果,陆广、姜韩两位同志先后顺利的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使得教研室学历结构获得进一步提升;李玉玺同志通过教育部留基委考核,获得公派留学资格,赴篮球发源地美国春田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
新时期,篮球教研室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类认证工作为契机,以评促改,努力加强教研室各方面工作建设,促进我院篮球学科进步与发展,力争早日重塑辉煌。
附表1:教师人数、职称结构
年份 | 教师人数 | 正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1984 | 36 |
|
|
|
|
1990 | 28 | 1 | 7 | 14 | 6 |
1993 | 23 |
| 11 | 11 | 1 |
2008 | 28 | 7 | 12 | 3 | 6 |
2009 | 34 | 7 | 12 |
|
|
2012 | 26 | 5 | 14 | 7 | 5 |
2014-2018 | 30 | 8 | 13 | 8 | 1 |
附表2:历届教师室主任支部书记名单
年份 | 主任 | 书记 | 副主任 |
1953年——1955年 | 杨雅各 |
|
|
1955年——1958年 | 黎德仁 |
| 阳佩璋 |
1958年——1962年 | 杨佩璋 | 黎德仁 | 袁文学 |
1962年——1966年 | 范宗先 | 阳佩璋 | 阳佩璋、黎德仁 |
1972年——1980年 | 阳佩璋 | 阳佩璋 | 黎德仁 |
1980年——1982年 | 黎德仁 | 徐维强 | 黄满栈、黄三元 |
1982年——1986年 | 黄满栈 | 褚 翔 | 王世瑷、柯景礼 |
1986年——1988年 | 郑 斌 | 褚 翔 | 王世瑷、洪 伟 |
1988年——1989年 | 王世瑷 | 褚 翔 | 陈国慰、肖信武 |
1989年——1990年 | 郑 斌 | 褚 翔 | 周贤江、肖信武 |
1990年——1991年 | 阳佩璋 | 褚 翔 | 周贤江、肖信武 |
1991年——1993年 | 文福祥 | 褚 翔 | 褚 翔、周贤江、蔡梅青 |
| 周贤江 |
|
|
1998年 | 王贺立 | 褚翔 |
|
| 褚翔 | 肖信武 | 王郓 |
| 杜丛新 | 陆广 | 千少文 |
2014年——2108年 |
| 申甫 | 千少文 |
2018年——2023年 | 千少文 | 姜韩 | 陆广 |
2023年——至今 | 陆广 | 殷乐 | 李玉玺 |
附表3:培养篮球博士生、研究生人数,来我院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数,我室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培养硕博士篮球研究生人数及导师名单
年 代 | 人 数 | 获硕博士学位 | 导师名单 |
1979-1982年 | 5人 | 4人 | 黄满栈、文福祥、阳佩璋 |
1982-1984年 | 4人 | 4人 | 钟添发、黄三元、文福祥 |
1985-1988年 | 2人 | 2人 | 钟添发、张家具 |
1986-1989年 | 3人 | 3人 | 钟添发、郑 斌 |
1987-1990年 | 2人 | 2人 | 钟添发、王守恒 |
1989-1992年 | 2人 | 2人 | 钟添发、文福祥、王守恒 |
1990-1993年 | 3人 |
| 钟添发、文福祥、王守恒、王培勇 |
1989-1992年 | 1人 | 获博士学位1人 | 钟添发与华工联合培养 |
2009年 | 2 |
| 周贤江、孙义良 |
2010年 | 3 |
| 周贤江、、王兵、孙义良 |
2011年 | 3 | 获博士学位2 | 周贤江、、王兵、孙义良 |
2012年 | 3 | 获博士学位3 | 周贤江、、王兵、孙义良 |
2013年 | 3 | 获博士学位3 | 周贤江、、王兵、孙义良 |
2014年 | 3 | 获博士学位3 | 周贤江、、王兵 |
2015年 | 3 | 获博士学位3 | 周贤江、、王兵 |
2016年 | 1 | 获博士学位3 | 钟亚平 |
2017年 | 1 | 获博士学位3 | 钟亚平 |
培养硕士篮球研究生人数及导师名单
年份 | 人数 | 导师名单 |
2007年 | 38 | 孙义良、杨鹏飞、钟添发、周贤江、王 兵、褚 翔、王贺立、徐跃杰、陈国慰、梁建迎、吕 刚、千少文、王 郓 、洪 伟、杜丛新、肖信武、刘克军 |
2008年 | 29 | 孙义良、周贤江、王 兵、褚 翔、徐跃杰、陈国慰、吕 刚、千少文、王 郓、洪 伟、梁建迎、杜丛新、肖信武 、刘克军、单曙光 |
2009年 | 40 | 孙义良、周贤江、王 兵、褚 翔、徐跃杰、陈国慰、吕 刚、千少文、王 郓、洪 伟、柳建庆、杜丛新、肖信武、刘克军、单曙光 |
2010年 | 37 | 孙义良、周贤江、王 兵、褚 翔、徐跃杰、陈国慰、吕 刚、千少文、王 郓、洪 伟、胡承润、杜丛新、肖信武、柳建庆、单曙光、钟天发 |
2011年 | 37 | 孙义良、周贤江、王 兵、褚 翔、徐跃杰、陈国慰、吕 刚、千少文、王 郓、洪 伟、胡承润、杜丛新、肖信武、柳建庆、单曙光、宋晓春、徐伟宏、徐春林 |
2012年 | 42 | 孙义良、周贤江、王 兵、褚 翔、徐跃杰、陈国慰、吕 刚、千少文、王 郓、高治、胡承润、杜丛新、肖信武、柳建庆、单曙光、宋晓春、徐伟宏 |
2013 | 33 | 周贤江、王 兵、褚 翔、徐跃杰、陈国慰、吕 刚、千少文、王 郓、高治、胡承润、杜丛新、肖信武、柳建庆、单曙光、宋晓春、徐伟宏 |
2014 | 39 | 周贤江、王 兵、褚 翔、徐跃杰、陈国慰、吕 刚、千少文、王 郓、高治、胡承润、杜丛新、肖信武、柳建庆、单曙光、宋晓春、徐伟宏 |
2015 | 40 | 周贤江、王 兵、褚 翔、徐跃杰、陈国慰、吕 刚、千少文、王 郓、高治、胡承润、杜丛新、肖信武、柳建庆、单曙光、宋晓春、徐伟宏 |
2016 | 37 | 周贤江、王 兵、吕 刚、千少文、王 郓、高治、杜丛新、柳建庆、单曙光、宋晓春、徐伟宏、姜韩 |
2017 | 37 | 周贤江、王 兵、吕 刚、千少文、王 郓、高治、杜丛新、柳建庆、单曙光、宋晓春、徐伟宏、姜韩、申甫 |
2018 |
| 吕 刚、千少文、王 郓、高治、杜丛新、陆广、柳建庆、单曙光、宋晓春、徐伟宏、姜韩 |
附表4:竞赛成绩
年份 | 竞赛成绩 |
2008 | 1.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比赛 第一名 院女篮 2.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比赛 第三名 院男篮 |
2012 | 1.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比赛 第一名 院女篮 2.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比赛 第一名 院男篮 |
2016 | 1.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比赛 第五名 院女篮 2.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比赛 第五名 院男篮 |
2018 | 1.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比赛 第五名 院女篮 2.全国体育院校篮球比赛 第三名 院男篮 |
附表五:专著、教材
名 称 | 编 辑 人 员 | 级 别 |
《中国篮球运动史》 | 文福祥、钟添发等著 | 部、委 |
《中国篮球大辞典》 | 钟添发、文福祥、叶国雄、黄三元 王世瑷、褚 翔、周贤江、陈国慰 王守恒 | 部、委 |
《篮球教材》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黄三元 | 80年版本 |
《篮球教材》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黄满栈、钟添、文福祥 | 85年版本 |
《篮球教材》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钟添发 | 91年版本 |
少年儿童篮球训练(全国业校教练员训练班教材) | 黄满栈、褚翔 |
|
篮球训练 | 钟添发、柯景礼 |
|
篮球裁判指南 | 黄三元、杨鹏飞、周贤江、王贺立 |
|
身体训练(译) | 钟添发等 |
|
篮球运动心理学 | 钟添发编等 |
|
现代篮球进攻战术(译) | 钟添发、余克望 |
|
篮球新概念(译) | 王贺立等 |
|
《篮球教材》运动系专修用书 | 武汉体院、成都体院合编 文福祥、阳佩璋、王世瑷、陈国慰 洪 伟、褚 翔、周贤江、徐跃杰 |
|
《篮球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 | 武汉体院、成教体院合编 钟添发、文福祥、王守恒、杨鹏飞 |
|
《篮球教学大纲汇编》 | 钟添发、郑 斌、褚 翔串编 |
|
《篮球明星的培养》 | 孙义良 |
|
《篮球实用教程》(修订版) | 王贺立 周贤江 |
|
《篮球习题大全》 | 王贺立 |
|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 王 兵 |
|
《篮球经纬》 | 徐跃杰 |
|
《篮球执教》 | 陈国慰 |
|
《现代篮球运动研究》 | 王贺立 |
|
《篮球裁判一册通》 | 陆广、吕钢 |
|
《中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运行机制》 | 王郓 |
|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与路径创新》 | 徐伟宏 |
|
《体育价值论》 | 黄签名、徐伟宏 |
|
《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 | 徐顽强、徐伟宏等 |
|
《篮球进攻技术能力训练法》 | 陈国慰、周贤江、王兵、申甫等 |
|
《篮球进攻战术能力训练法》 | 陈国慰、周贤江、王兵、褚翔、王郓 |
|
《NBA经典进攻战术解析》 | 曹东、单曙光 |
|
《高校篮球技战术教学与实战训练》 | 胡义安、肖信武 |
|
《体能弱势大学生的篮球锻炼方法》 | 吕 刚 |
|
《中国职业体育组织产权制度创新》 | 杜丛新 |
|
《国外职业体育组织产权制度研究》 | 杜丛新 |
|
《斯篮博概论》 | 陈国慰、申甫 |
|
《篮球大数据》 | 单曙光 |
|
《青少年篮球教学与训练》 | 王毅飞 |
|
《斯篮搏运动裁判与规则》 | 陈国慰、申甫 |
|
《篮球运动表现分析的理念与方法》 | 单曙光 |
|
《运动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欣赏研究》 | 王郓 |
|
附表6:论文、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 获得奖项 | 参加人员 | 论文成果 |
心率遥测系统综合测定仪 | 全国黄鹤发明金奖 | 钟添发、王培勇 | 自1986年以来,累计189篇 国家体委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 省 级:一等奖3篇 二等奖13篇 院 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0篇 参加11届亚运会论文报告一篇; 参加24届汉城奥运会论文报告一篇 |
TPE—I型综合测定仪 | 省科委二等奖、国家体委优秀电教材奖 | 王守恒、王培勇 |
声控临场统计计算机 | 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
计算机临场统计软件系列 |
| 常 庆等 |
篮球战术教学录相片系列 |
| 钟添发、王新立、周湘尔、李迎新、张 勤、杨鹏飞、王贺立、褚翔、周贤江、徐跃杰等 |
获奖成果
姓名 | 职称 | 成果 类别 | 成果名称 (逐项填写) | 成果完成人员 (按排序) | 具体成果类型 (全称及相关信息) |
徐伟宏 | 正高 | 获奖成果 |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与路径创新 | 徐伟宏 | 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徐伟宏 | 正高 | 获奖成果 | 我国体育行政奖励体系与机制创新构建 | 徐屏、王学实、徐伟宏、王相飞 | 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徐伟宏 | 正高 | 获奖成果 |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征与开发策略研究 | 徐伟宏、朱雄 | 湖北省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 |
课题立项
姓名 | 职称 | 成果 类别 | 项目 级别 | 成果名称 (逐项填写) | 成果完成人员 (按排序) | 项目 经费 | 具体成果类型 (全称及相关信息) |
高治 | 副高 | 项目立项 | 国家级项目 | “足球改革”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 高治 |
| 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 2272SS16009) |
李玉玺 | 讲师 | 项目立项 | 院级 | 斯篮搏运动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模式研究 | 李玉玺 |
| 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
李玉玺 | 讲师 | 项目立项 | 省部级 | 21世纪NBA技战术特征及发展趋势 | 李玉玺 |
|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
王郓 | 正高 | 项目立项 | 省部级项目 |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方法研究 | 王郓、刘振英、李海、蒋志伟 |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立项 (2015GA056) |
申甫 | 讲师 | 项目立项 | 省部级项目 | 职业化进程中我国竞技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 申甫、高治、刘宁 原黎君、司磊 |
|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课题结题
姓名 | 职称 | 成果 类别 | 项目 级别 | 成果名称 (逐项填写) | 成果完成人员 (按排序) | 项目 经费 | 具体成果类型 (全称及相关信息) |
申甫 | 副高 | 项目结题 | 省部级项目 | 职业体进程中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 申甫 |
|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徐淑玲 | 副高 | 项目结题 | 省部级项目 | 武汉市全民健身公益待步活动品牌打造策略研究 | 杨小军、王钧、徐淑玲、柳皓严、朱俊树 |
| 湖北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导性项目 |
柳建庆 | 副高 | 项目结题 | 省部级项目 |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路径导向选择 | 柳建庆 |
| 2016年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5250 |
徐伟宏 | 正高 | 项目结题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项目 | 体育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 徐伟宏、徐顽强、王学实、柳建庆 |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项目 |
专利成果
姓名 | 职称 | 成果 类别 | 成果名称 (逐项填写) | 成果完成人员 (按排序) | 具体成果类型 (全称及相关信息) |
王毅飞 | 讲师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篮球放置器 | 王毅飞 | 专利号:201620036575.3 批准日期:2016.8.31 |
高治 | 副高 | 专利成果 | 田径赛用长度可调试终点线标记装置 | 高治 徐琼 |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2014 2 0820246.9 |
高治 | 副高 | 专利成果 | 体育教学田径运动赛运动用终点线标记装置 | 高治 徐琼 |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2014 2 0820205.X |
附表7: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
年份 | 荣誉 |
1999年 | 获湖北省优质课程 |
2003年 | 篮球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
2010年 | 省级教学团队 |
2010年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13年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撰稿、审核:陆广
2023.5.5